中国网报道:从机械过滤到负离子净化 空气净化器发展史回顾空气净化器正以每月数十万台的数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继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之后的第五大家电。空气净化器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甚至几乎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几个空气净化器的品牌,但是说起空气净化器的历史,很多人就知之不多了。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空气净化器发展史。
关于第一台空气净化器的发明时间,目前尚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1854年约翰斯·滕豪斯在前人发明的烟雾防护装置基础上加入木炭,从而有效清除空气中的有害和有毒气体的装置。但当时的防护过滤装置主要面向单人使用,更像是口罩和防毒面具的前身。
另有研究认为,实际上第一台空气净化器是由德国环境工程师、大气污染处理专家戈特利布·欧朗德斯发明的。1930年12月1日—5日,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爆发,一周之内死亡63人。受此事件影响,戈特利布·欧朗德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过滤空气污染的设备,他称之为“空气净化器”。最初的空气净化器专供德国贵族使用,此后才逐渐在人民生活圈流行。
最初的空气净化器的滤网大都是尼龙网、棉纱布等传统过滤材质,对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有效,对于PM2.5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飞机制造厂家发现如果空气中有比较多的尘埃粒子,尤其是非常细小的PM2.5,就会对航空仪表产品的合格率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引发严重飞行事故。为了解决PM2.5颗粒物导致制造航空仪表良品率低的问题,直到1942年,美国科学家langmuir创立了HEPA过滤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开始大量制造HEPA过滤装置,采用大风机+滤膜的模式有效去除PM2.5,现代空气净化器初具模型。
在20世纪50、60年代,HEPA滤网一度非常流行,以HEPA为核心的空气净化器装置被广泛应用到防空洞、工厂车间等场所的空气净化中。此后数十年间,HEPA被应用到电子、医药、精密仪器、医院手术室和ICU病房里,为电子工业、医药和医疗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至今日,HEPA滤网仍是滤网式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部件,采用H12级以上的HEPA滤网对0.3微米以上颗粒物的拦截效果可达99%以上。
至今滤网式空气净化器仍活跃在空净市场上并占据相当份额。但其无法有效拦截0.3微米以下颗粒物、需要定期更换滤网、滤网饱和后若不及时更换会导致二次污染等弊端也日益显现。
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是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Penny博士于1935年首次设计的,它是利用阳极电云放电原理是空气中的粉尘带上正电荷,然后借助库仑力作用,将带电粒子捕捉在集尘装置上,达到除尘净化的目的。静电集尘式净化器因为自身难以克服的臭氧问题,自问世以来并未获得大范围推广,甚至美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都明令禁止以静电吸附为单一手段的空气净化器在有人的场合使用。
2000年前后,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后果不断凸显,空气净化器需求量不断增长。随着滤网式空气净化器更换滤网费钱费力、无法有效过滤0.3微米以下颗粒物、风机运转产生噪音等问题日益被消费者诟病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静电集尘式净化器凭借其自身无耗材、超微净化等优势再次吸引了空气净化厂家的眼光。
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可去除烟气中小至0.01—50μm的粉尘,且低能耗、低噪音,无需更换滤网,只需定期将集尘装置取下擦拭或水洗即可使用,后期维护成本降低。但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在电离空气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臭氧仍是其致命痛点,尽管有厂家尝试为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增加除臭氧滤网,但收效甚微。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空气净化装置,主要是以空气负离子为净化因子,负离子利用自身活性扩散至空间内各个角落,对空气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全效净化。
2010年山东某公司成功开发出负离子转换器技术和纳子富勒烯离子释放器技术,使得人工生成生态级负离子成为现实,引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竞相报道。负离子开始被广泛应用到空气净化器中。
近年来,随着涉足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企业不断增多,负离子人工生成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目前具有负离子系统和污染物收集系统的生态负离子生成技术(专利号:ZL3.3)、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已成为当前负离子行业顶尖技术。采用这些先进技术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无滤网、无风机,零耗材、零噪音,拥有10W以下的低能耗,部分产品能耗低至5W以下,堪称节能典范。
特别是采用具有负离子系统和污染物收集系统的生态负离子生成技术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在原有负离子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正电位污染物收集器,可以将与负离子相结合而带上负电荷的各类污染物进行高效收集,在大幅提高了负离子净化效率的同时,使得负离子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实现可视化,只需定期将污染物收集器取下水洗即可重复使用。